Popis: |
誌謝:本計畫主要由原住民族委員會支援研究經費,部分經費來自中央研究院和科技部計畫。 CopyLeft(L) 2023 by Ji-Ping Lin(林季平),Council of Indigenous Peoples & Academia Sinica, Taiwan 自大航海時代荷治時期開始,外來移民開始移入台灣,並在清治早期達到高峰,但是台灣原住民傳統領域(大約是清朝劃定的"土牛溝"以東區域,大抵是今日的山地及花東地區),一直是統治者無法掌控及外來移民難以進入的地方,此一情況直到日治時期改採理番政策,至1938年左右原住民傳統領域才首度被統治者完全掌控,1949年國民政府至台灣後,原住民傳統領域仍持續受到嚴密控制。雖然1965年至1980年台灣發生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城鄉遷徒(massive rural-to-rural internal migration),由於原住民傅統領域和傳統領域以外地區間之各種連結,到這時仍沒有建立或相當薄弱,因此原住民大規模城鄉遷徒沒有在此時期和傳統領域以外地區同步發生,直到1980年代初期才初現規模不大城鄉遷徒;至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台灣發生至北部地區淨移轉的內部遷徒,台灣原住民往傳統領域以外地區的大規模城鄉遷徒始現規模逐漸擴大。 1990年代初開始,是原住民各類發展關鍵轉型年代。所謂"都市"原住民,大抵是指移居及定居傳統領域以外的原住民及其後代,因為原住民和傳統領域以外地區歷史上沒有密切連結,所以近三十年才大量增加的都市原住民面臨之挑戰遠比一般人大很多。要了解上述問題,首先要知道傳統領域和傳統領域以外地區的網絡連結型態及特徵,二個地區間的遷徒提供了解此一問題的關鍵切入點。 爰此,本資料庫提供三種10K高解析度視覺化圖形:(1) 當代原住民各族之人口分布(一點代表一人)、(2) 當代原住民各族之遷徒(一條線代表一位遷徒者)、及(3) 當代原住民各族之傳統部落,人口分布及傳統部落圖分別呈現目前原住民分布實況及傳統領域範圍,遷徒圖則呈現傳統及非傳統領域的各種網絡連結的關係及遷徒地之偏好和選擇性,三者同時參考有助立即了解大局。 當代台灣原住民相關資料: (1) Joint page on TIPD & TICD open data: https://www.rchss.sinica.edu.tw/capas/pages/1075?cat=80 (2) 台灣原住民基礎開放研究資料庫 TIPD: https://www.rchss.sinica.edu.tw/capas/posts/11206 (3)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開放資料庫 TICD: https://www.rchss.sinica.edu.tw/capas/posts/11205 (4)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開放資料庫綜合查詢系統 Integrated Query System of TICD: https://www.rchss.sinica.edu.tw/capas/posts/11420 (5)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遷徙動態 Migration Dynamics of TIPs: https://www.rchss.sinica.edu.tw/capas/posts/11329 (6) 當代台灣原住民高解析度視覺化圖形資料庫:人口分布、遷徙、傳統部落 High-resolution visualization of TIPs'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migration dynamics, traditional communities by ethnic groups: https://www.rchss.sinica.edu.tw/capas/posts/11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