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is: |
本文援引Hahn and Lee(2006)所制定出來的模型及概念,探討Fama and French(1993)中的市值因子與市淨比因子能否以違約利差及期間利差替代作為投資機會的預測變數,並以經濟意涵試圖去解釋風險與報酬之間的關聯。本文使用的總體經濟變數以及公司基本面因素包括:公司規模因子(SMB)、淨值市價比因子(HML)、市場風險因子(market risk factor)、違約利差(default spread)、期間利差(term spread)。除此之外,本文亦從時間序列到橫斷面股價報酬採相似無關回歸法(SUR)探討規模因子與淨價市值因子對股價報酬的影響,觀察總體經濟變數能否替代公司特徵因子對股票超額報酬產生解釋能力。 本研究以台灣股票市場為研究樣本,資料期間為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並排除掉2008和2009年金融海嘯的影響,共84個月的月報酬資料,以上市上櫃公司共752家為研究對象。實證結果可發現:(1)時間序列分析下,本研究的價值型股票(value stock)具有較高的風險溢酬,成長型股票(growth stock)具有較低的風險溢酬,高市淨比的公司因財務困境風險其報酬會比低市淨比的公司來的高;而台灣上市上櫃公司也存在顯著規模效果,小市值公司因違約風險具有較高的風險溢酬,大市值公司擁有較低的風險溢酬。(2)從橫斷面分析,在FF3模型下,市價淨值比因子(HML)與股票報酬呈現正相關,公司規模因子(SMB)及市場風險與股票報酬負相關。在Hahn and Lee(2006)的替代模型下,違約利差、期間利差皆與股票報酬呈正相關卻不顯著,市場投資組合R_m則與個股報酬負相關,與過去研究相反。 |